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4-16浏览次数:581

项目简介

项目性质: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项目主持人:彭振宇

项目参与人:向丽、石芬芳、王秋梅、韩凝

研究时间:2007年—2009年

项目结题情况:2009年由中国高职研究会组织结题验收,通过鉴定,并获2010年三等奖

项目研究成果:

1. 论文1:论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目标、内容与实现途径(彭振宇)原载《职业技术教育》2007(13)
2. 论文2: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向丽)原载《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 论文3:高职旅游专业通识课程目标的设计(石芬芳)原载《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4
4. 论文4:浅谈基于STS课程理念下的人文类课程实施的重要性(王秋梅)原载《湖北教育》2007.11
5. 论文5:对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认识(韩凝)原载《科教文汇》2008.12(中)
6. 论文6: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实践探索——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彭振宇,韩凝)——原载《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2
7. 项目研究成果2010年获中国高职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优秀科研成果(课题类)三等奖(国家级)

项目研究简介:

高职教育要实现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准职业人”的目标,必须将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纳入其中。通过职业(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共同作用,使受教育者不仅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身心素质),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职业素质),还具有通观全局、灵活应变的综合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基于这个设想,高职院校施行通识教育的基本着眼点应该是:常识的普及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因此,高职教育中的通识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职业人,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人文常识、社会常识、科学常识以及身心素质的锻炼和养成。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各自不同的学校特点、地域文化、行业优势、专业特色等自主选择、组合,形成具有各个学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其实现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通过(显性)课程体系来实现相关常识的获得;二是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和体会通识教育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作用;三是通过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隐性)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价值取向。通过课程、活动、环境的共同作用来完成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准职业人”的塑造。
本课题通过对中外文献的广泛阅读和梳理,厘清通识教育概念的内涵与发展流变,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和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实际情况,设计制定出一整套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理论体系框架及实施方案,并通过具体实践检验其可行性和科学性。